Skip to content

Hunt 模型

这一章继续回顾一些广泛讨论和应用的色彩外观模型,重点介绍了由 Robert William Gainer Hunt 开发的模型。这个模型是迄今为止开发的最为广泛、完整和复杂的色彩外观模型。其理论根基可以追溯到 Hunt 在 1952 年的早期色度适应研究(Hunt 1952),并在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得到了严格的发展(Hunt 1982, 1987, 1991b, 1994, 1995, Hunt 和 Pointer 1985)。该模型对 CIECAM02 的发展和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Hunt 色彩外观模型并不简单,但它被设计用于预测一系列视觉现象。正如 Hunt 本人所言,人的视觉系统也并非简单。因此,尽管在某些应用中,后续章节中描述的简单模型已足够,但拥有一个完整的模型,能够适应更广泛的观察条件,对于更明确或不寻常的情况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价值。Hunt 模型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,并且本书中讨论的大多数其他色彩外观模型,都能追溯到 Hunt 模型中最初提出的许多理念。


12.1 目标与方法

Hunt 在柯达研究实验室度过了他职业生涯中的 36 年。因此,Hunt 模型是在色彩图像再现的需求背景下开发的。这与第 11 章中讨论的 Nayatani 等人模型的照明工程领域的视角有显著不同。通过检查 Hunt 模型的输入参数,可以轻易看出成像科学对该模型的影响。例如,环境相对亮度是一个在 Nayatani 等人模型中不存在的重要因素。其他例子可以在为“在暗室投影的透明片”、“在昏暗环境中的电视显示”或“正常场景”设定特定值的参数中找到。这些特性清晰地表明,Hunt 模型是为了应用于成像情境而设计的。

然而,这并不是该模型适用范围的极限。例如,它还被扩展到与传统视觉科学实验中使用的无关色彩。Hunt 模型旨在预测一系列视觉现象,包括在不同背景、环境、照明颜色和亮度级别(从低视网膜亮度到漂白水平)下相关和无关色彩的外观。在这个意义上,它是一个完整的色彩外观模型,适用于静态刺激。像本书中描述的大多数其他模型一样,Hunt 模型并不试图涵盖外观的复杂空间或时间特性。

为了在如此广泛的条件下做出合理的外观预测,Hunt 模型要求对观察场的定义更加严格。因此,Hunt(1991b)定义了观察场的组成部分,如第 7 章所述。这些组成部分包括刺激物、近端场、背景和环境。Hunt 模型是唯一一个单独处理这些观察场组成部分的模型。

尽管 Hunt 模型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一直在不断发展(有关重要进展,请参见 Hunt 1982, 1985, 1987, 1991b 和 1994),该模型当前表述的全面回顾可以在 Hunt 的书籍《色彩再现》第五版的第 31 章中找到(Hunt 1995)。以下内容改编自该章节。有兴趣深入了解 Hunt 模型的读者,应该参考 Hunt 书中的第 31 章。


12.2 输入数据

Hunt 模型需要大量的输入数据。所有的色度坐标通常使用 CIE 1931 标准色度观察者(2°)来计算。需要提供照明源和适应场的色度坐标(x,y)。通常,适应场被视为场景的综合色度,假设其与照明源的色度相同。

接下来,需要提供背景、近端场、参考白和测试样本的色度坐标(x,y)和亮度因子(Y)。如果没有单独的数据用于近端场,通常假设它与背景相同。此外,参考白通常假设与照明源具有相同的色度,并且其亮度因子为 100(如果没有具体数据的话)。所有这些数据都是相对的色度值。

为了预测一些依赖亮度的外观现象,还需要绝对亮度水平。因此,需要提供参考白和适应场的绝对亮度水平(单位:cd/m²)。如果适应场的具体亮度数据不可得,则假设适应场的亮度为参考白亮度的 20%,假定场景的平均反射率为 0.2。

此外,还需要视网膜亮度数据,以便将视杆细胞反应纳入模型(这是 Hunt 模型的另一个独特特征)。因此,需要提供适应场的视网膜亮度(单位:视网膜 cd/m²)。由于视网膜亮度数据很少,通常可以通过照明源的视网膜亮度 LAS 来近似计算,公式如下:

$$ L_{AS} = L_A - 2.26 \left( \frac{4000}{T} \right)^{1/3} $$

测试刺激相对于参考白的视网膜亮度也需要提供。同样,由于这些数据也很少可用,通常会使用样本与参考白的视网膜亮度比值代替视网膜亮度数据。

最后,还有一些输入变量需要根据观察配置来确定。其中两个是色度(Nc)和亮度(Nb)环境诱导因子。Hunt(1995)建议为特定的观察情境优化这些值。由于通常无法做到这一点,建议使用表 12.1 中列出的名义值。

最后两个输入参数是色度(Ncb)和亮度(Nbb)背景诱导因子。同样,Hunt 推荐优化的值。如果没有这些值,可以根据参考白的亮度(YW)和背景的亮度(Yb)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背景诱导因子:

$$ N_{cb} = 0.2 \left( \frac{Y_W}{Y_b} \right)^{0.725} $$
$$ N_{bb} = 0.2 \left( \frac{Y_W}{Y_b} \right)^{0.725} $$

表 12.1 色度和亮度环境诱导因子值

情境 Nc Nb
均匀背景和环境中的小区域 1.0 300
正常场景 1.0 75
昏暗环境中的电视和 CRT 显示器 1.0 25
光箱上的大透明片 0.7 25
昏暗环境中的投影透明片 0.7 1

最后,还需要做出关于“忽略照明源”参数的决定。模型中的某些参数在发生忽略照明源的情境下需要赋予不同的值。得到以上所有数据后,便可以继续进行 Hunt 模型参数的计算。


12.3 适应模型

在本书所描述的所有模型中,第一步都是将 CIE 三刺激值转换为锥体响应。在 Hunt 模型中,锥体响应用 \(\rho\)\(\gamma\)\(\beta\) 来表示,而不是传统的 LMS。所使用的转换(称为 Hunt-Pointer-Estevez 转换)如方程 (12.4) 所示。

$$ \begin{bmatrix} \rho \\ \gamma \\ \beta \end{bmatrix} = \begin{bmatrix} 0.38971 & 0.68898 & -0.07868 \\ -0.22981 & 1.18340 & 0.04641 \\ 0.0 & 0.0 & 1.0 \end{bmatrix} \begin{bmatrix} X \\ Y \\ Z \end{bmatrix} \tag{12.4} $$

在 Hunt 模型中,这个转换经过归一化处理,使得均能光照下的 \(\rho\)\(\gamma\)\(\beta\) 值相等。在其他一些模型中,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归一化方式。

转换从 XYZ 到 \(\rho\gamma\beta\) 的值需要对参考白、背景、临近场和测试刺激分别进行计算。Hunt 颜色外观模型中的色彩适应模型是 von Kries 假说的显著改进形式。适应后的锥体信号 \(\rho_a\)\(\gamma_a\)\(\beta_a\),通过以下方程从刺激的锥体响应 \(\rho\)\(\gamma\)\(\beta\) 以及参考白的锥体响应 \(\rho_W\)\(\gamma_W\)\(\beta_W\) 计算。

$$ \rho_a = B_\rho \left[ f_n \left(\frac{F_L F_\rho \rho}{\rho_W}\right) + \rho_D \right] + 1 \tag{12.5} $$
$$ \gamma_a = B_\gamma \left[ f_n \left(\frac{F_L F_\gamma \gamma}{\gamma_W}\right) + \gamma_D \right] + 1 \tag{12.6} $$
$$ \beta_a = B_\beta \left[ f_n \left(\frac{F_L F_\beta \beta}{\beta_W}\right) + \beta_D \right] + 1 \tag{12.7} $$

von Kries 假说在这些方程中体现为核心比值 \(\rho/\rho_W\)\(\gamma/\gamma_W\)\(\beta/\beta_W\)。显然,这些方程中还包含许多其他参数,需要进行定义和解释。

函数 \(f_n(I)\) 是一个广义双曲函数,用于模拟视觉系统的非线性行为。其表达式如下:

$$ f_n(I) = 40 \left(\frac{I^{0.73}}{I^{0.73} + 2}\right) \tag{12.8} $$

该函数的特性如图 12-1 所示。在对数-对数坐标下,这个函数在中间操作范围内呈现线性,接近一个简单的幂函数(指数约为 1/2)。在低光照水平下,函数的斜率逐渐增加,模拟阈值行为;在高光照水平下,斜率逐渐下降至 0,模拟饱和行为。

Hunt模型的非线性响应函数

图 12.1:Hunt 颜色外观模型的非线性响应函数 $f_n(I)$。

亮度水平适应因子 \(F_L\)

亮度水平适应因子 \(F_L\) 被引入到适应模型中,用于预测在不同亮度水平下光适应的整体行为。它还重新引入了非线性之前的绝对亮度水平,从而能够预测 Stevens 效应和 Hunt 效应等外观现象。\(F_L\) 由以下方程计算:

$$ F_L = 0.2k^4 (5L_A) + 0.1(1 - k^4)^2 (5L_A)^{1/3} \tag{12.9} $$

其中,\(k\) 的计算公式为:

$$ k = \frac{1}{5L_A + 1} \tag{12.10} $$

色彩适应因子 \(F_\rho\)\(F_\gamma\)\(F_\beta\)

色彩适应因子 \(F_\rho\)\(F_\gamma\)\(F_\beta\) 用于模拟色彩适应的不完全性。这些因子的设计使得对于均能光照(通常称为光源 E),色彩适应始终是完全的,即 \(F_\rho\)\(F_\gamma\)\(F_\beta\) 均等于 1。随着适应场颜色纯度的增加或亮度水平的降低,色彩适应的完整性会减弱。色彩适应因子的公式如下:

$$ F_\rho = \frac{1 + L_A^{1/3} + h_\rho}{1 + L_A^{1/3} + 1/h_\rho} \tag{12.11} $$
$$ F_\gamma = \frac{1 + L_A^{1/3} + h_\gamma}{1 + L_A^{1/3} + 1/h_\gamma} \tag{12.12} $$
$$ F_\beta = \frac{1 + L_A^{1/3} + h_\beta}{1 + L_A^{1/3} + 1/h_\beta} \tag{12.13} $$

其中,\(h_\rho\)\(h_\gamma\)\(h_\beta\) 的计算公式如下:

$$ h_\rho = \frac{3 \rho_W}{\rho_W + \gamma_W + \beta_W} \tag{12.14} $$
$$ h_\gamma = \frac{3 \gamma_W}{\rho_W + \gamma_W + \beta_W} \tag{12.15} $$
$$ h_\beta = \frac{3 \beta_W}{\rho_W + \gamma_W + \beta_W} \tag{12.16} $$

Fr色彩适应因子曲线

图 12.2:色彩适应因子 $F_\rho$ 随适应色彩纯度和亮度水平的变化。

Helson-Judd 效应修正项

在 Hunt 模型中,为了预测 Helson-Judd 效应,引入了修正项 \(\rho_D\)\(\gamma_D\)\(\beta_D\)。Helson-Judd 效应描述了背景亮度和参考白亮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颜色感知。它通过对锥体信号进行加性修正来反映这种影响。方程 (12.17) 到 (12.19) 描述了这些修正项的计算方法。

$$ \rho_D = f_n \left[\left(\frac{Y_b}{Y_W}\right) F_L F_\gamma\right] - f_n \left[\left(\frac{Y_b}{Y_W}\right) F_L F_\rho\right] \tag{12.17} $$
$$ \gamma_D = 0.0 \tag{12.18} $$
$$ \beta_D = f_n \left[\left(\frac{Y_b}{Y_W}\right) F_L F_\gamma\right] - f_n \left[\left(\frac{Y_b}{Y_W}\right) F_L F_\beta\right] \tag{12.19} $$

这些修正项中:

  • \(Y_b\) 是背景的亮度。
  • \(Y_W\) 是参考白的亮度。
  • \(F_L\) 是亮度水平适应因子。
  • \(F_\rho\)\(F_\gamma\)\(F_\beta\) 是色彩适应因子。
  • \(f_n\) 是 Hunt 模型中用于模拟视觉非线性响应的双曲函数。

在典型的观察条件下,Helson-Judd 效应并不显著(Helson 1938)。在这种情况下,修正项 \(\rho_D\)\(\gamma_D\)\(\beta_D\) 可以设置为 0.0。此外,当发生 完全色彩适应(discounting-the-illuminant)时,色彩适应因子 \(F_\rho\)\(F_\gamma\)\(F_\beta\) 会被设置为 1.0,Helson-Judd 效应也不会出现,修正项 \(\rho_D\)\(\gamma_D\)\(\beta_D\) 也会被强制为 0.0。

锥体漂白因子

当光照水平达到非常高的亮度时,视锥细胞会发生漂白(photopigment bleaching),导致视觉系统的输出降低。Hunt 模型引入了漂白因子 \(B_\rho\)\(B_\gamma\)\(B_\beta\) 来模拟这种现象。这些漂白因子随着适应亮度 \(L_A\) 的增加而逐渐减小,如方程 (12.20) 到 (12.22) 所示。

$$ B_\rho = \frac{10^7}{10^7 + 5L_A \left(\frac{\rho_W}{100}\right)} \tag{12.20} $$
$$ B_\gamma = \frac{10^7}{10^7 + 5L_A \left(\frac{\gamma_W}{100}\right)} \tag{12.21} $$
$$ B_\beta = \frac{10^7}{10^7 + 5L_A \left(\frac{\beta_W}{100}\right)} \tag{12.22} $$

这些漂白因子在正常亮度条件下接近 1.0,因此对视觉响应的影响很小。但当亮度水平极高时,例如在阳光明媚的室外环境下,漂白因子会显著降低,导致视锥细胞的输出减少。这种现象解释了在强光下视觉系统感知范围的减小,因此人们常常需要佩戴墨镜来降低光线对视觉的影响。

调整参考白信号

在 Hunt 模型中,还引入了对参考白信号的调整,以考虑背景和临近场的影响。调整后的参考白信号 \(\rho_W'\)\(\gamma_W'\)\(\beta_W'\) 可以通过方程 (12.23) 到 (12.28) 计算。这个调整过程使得色彩适应不仅依赖于参考白,还受到背景和临近场颜色的影响。

$$ \rho_W' = \rho_W \left[\frac{(1 - p) p_\rho + (1 + p)/p_\rho}{(1 + p) p_\rho + (1 - p)/p_\rho}\right]^{1/2} \tag{12.23} $$
$$ \gamma_W' = \gamma_W \left[\frac{(1 - p) p_\gamma + (1 + p)/p_\gamma}{(1 + p) p_\gamma + (1 - p)/p_\gamma}\right]^{1/2} \tag{12.24} $$
$$ \beta_W' = \beta_W \left[\frac{(1 - p) p_\beta + (1 + p)/p_\beta}{(1 + p) p_\beta + (1 - p)/p_\beta}\right]^{1/2} \tag{12.25} $$

其中,\(p_\rho\)\(p_\gamma\)\(p_\beta\) 分别表示临近场和背景之间的比值:

$$ p_\rho = \frac{\rho_p}{\rho_b} \tag{12.26} $$
$$ p_\gamma = \frac{\gamma_p}{\gamma_b} \tag{12.27} $$
$$ p_\beta = \frac{\beta_p}{\beta_b} \tag{12.28} $$

这些调整使得 Hunt 模型可以更加精确地模拟在复杂视野条件下的色彩感知变化。


12.4 对立色维度

在获得适应后的锥体信号 \(\rho_a\)\(\gamma_a\)\(\beta_a\) 之后,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计算对立类型的视觉响应。方程 (12.29) 到 (12.32) 给出了这些计算方法。

亮度(无色)响应信号

适应后的无色响应信号 \(A_a\) 是通过对锥体信号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的,这些权重反映了视网膜中不同类型锥体的相对数量。同时,方程中减去 3.05 和加上 1.0 的操作,分别表示去除早期噪声成分并添加新的噪声成分。

$$ A_a = \left(\rho_a + \gamma_a + \beta_a\right) - 3.05 + 1.0 \tag{12.29} $$

色彩对立信号

色彩对立信号 \(C_1\)\(C_2\)\(C_3\) 分别表示所有可能的视网膜中产生的对立色信号。这些信号可能并不直接对应于具体的生理结构,但在模型中作为方便的数学表达式来使用,以便构建更传统的对立色响应。

$$ C_1 = \rho_a - \gamma_a \tag{12.30} $$
$$ C_2 = \gamma_a - \beta_a \tag{12.31} $$
$$ C_3 = \beta_a - \rho_a \tag{12.32} $$

解释

  1. \(A_a\) 无色响应信号
    该信号通过将适应后的锥体信号 \(\rho_a\)\(\gamma_a\)\(\beta_a\) 相加并进行修正得到,反映了整体亮度感知。

  2. \(C_1\) 色彩对立信号
    这个信号表示红-绿通道的对立关系,通过适应后的锥体信号 \(\rho_a\)\(\gamma_a\) 的差值计算。

  3. \(C_2\) 色彩对立信号
    该信号表示绿-蓝通道的对立关系,通过适应后的锥体信号 \(\gamma_a\)\(\beta_a\) 的差值计算。

  4. \(C_3\) 色彩对立信号
    这个信号表示蓝-红通道的对立关系,通过适应后的锥体信号 \(\beta_a\)\(\rho_a\) 的差值计算。

这些色彩对立信号的组合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数学形式,用于构建更复杂的对立色响应模型。这些模型在视觉科学中被广泛用于解释色彩感知现象。


12.5 色调

在 Hunt 颜色外观模型中,一旦确定了红-绿和黄-蓝的对立色维度,就可以计算色调角度。红-绿和黄-蓝对立色维度是色彩差异信号 \(C_1\)\(C_2\)\(C_3\) 的合适组合(如方程 12.30 到 12.32 所示)。色调角度 \(h_s\) 的计算如方程 (12.33) 所示。

$$ h_s = \tan^{-1}\left[\frac{(C_2 - C_3) / 2}{C_1 - (C_2 + C_3) / 4.5}\right] \tag{12.33} $$

色调四分值 \(H\)

给定色调角度 \(h_s\),可以通过在特定色调角度之间进行插值来计算色调四分值 \(H\)。在插值过程中,还需要考虑偏心因子 \(e_s\)。插值函数如方程 (12.34) 所示:

$$ H = H_1 + \left[\frac{100 (h_s - h_1)}{(h_2 - h_1) + (e_1 (h_2 - h_1) + e_2 (h_s - h_1))}\right] \tag{12.34} $$

在这个公式中:

  • \(H_1\):根据色调角度最接近且小于测试样本的唯一色调,取值为 0(红)、100(黄)、200(绿)或 300(蓝)。
  • \(h_1\)\(e_1\):从表 12.2 中选取,代表具有最接近且小于 \(h_s\) 的唯一色调的角度和偏心因子。
  • \(h_2\)\(e_2\):从表 12.2 中选取,代表具有最接近且大于 \(h_s\) 的唯一色调的角度和偏心因子。

色调组成 \(HC\)

色调组成 \(HC\) 直接从色调四分值 \(H\) 计算,和第 11 章中 Nayatani 等人的模型相似。色调组成以两个唯一色调的百分比表示,描述了测试样本色调的组成。

偏心因子 \(e_s\)

偏心因子 \(e_s\) 是用于进一步计算外观相关值的参数。可以通过线性插值,根据测试样本的色调角度 \(h_s\) 和表 12.2 中的数据来确定 \(e_s\)

表 12.2:唯一色调的色调角度 \(h_s\) 和偏心因子 \(e_s\)

唯一色调 \(h_s\) \(e_s\)
红 (Red) 20.14 0.8
黄 (Yellow) 90.00 0.7
绿 (Green) 164.25 1.0
蓝 (Blue) 237.53 1.2

计算步骤总结

  1. 计算色调角度 \(h_s\)
    使用方程 (12.33) 计算色调角度 \(h_s\)

  2. 确定插值参数
    从表 12.2 中选取最接近 \(h_s\) 的两个唯一色调角度 \(h_1\)\(h_2\) 以及对应的偏心因子 \(e_1\)\(e_2\)

  3. 计算色调四分值 \(H\)
    使用方程 (12.34) 进行插值,得到色调四分值 \(H\)

  4. 计算色调组成 \(HC\)
    根据色调四分值 \(H\),确定色调由两个唯一色调的组成百分比。

  5. 计算偏心因子 \(e_s\)
    使用线性插值方法,计算测试样本的偏心因子 \(e_s\)

这些步骤确保了 Hunt 模型能够精确地描述和预测色调的感知及其组成。


12.6 饱和度

为了计算饱和度的相关值,首先需要根据色彩差异信号计算黄-蓝响应和红-绿响应。这些响应通过方程 (12.35) 和 (12.36) 进行计算。

黄-蓝响应 \(M_{YB}\)

黄-蓝响应 \(M_{YB}\) 通过下式计算:

$$ M_{YB} = \left[\left(\frac{C_2 - C_3}{2}\right) \left(\frac{10}{100}\right) \left(\frac{4.5}{13}\right) F_t\right] \left(N_c N_{cb}\right) \tag{12.35} $$

红-绿响应 \(M_{RG}\)

红-绿响应 \(M_{RG}\) 通过下式计算:

$$ M_{RG} = \left[\left(\frac{C_1}{2}\right) \left(\frac{10}{100}\right) \left(\frac{11}{13}\right)\right] \left(N_c N_{cb}\right) \tag{12.36} $$

在以上方程中:

  • \(C_1\)\(C_2\)\(C_3\):由方程 (12.30) 到 (12.32) 计算得到的色彩差异信号。
  • \(N_c\):色彩环境诱导因子。
  • \(N_{cb}\):背景色彩诱导因子。
  • \(F_t\):低亮度三色盲因子,由方程 (12.37) 计算。

低亮度三色盲因子 \(F_t\)

低亮度三色盲(Low-luminance Tritanopia)现象是指在低亮度下,观察者会逐渐表现出蓝-黄辨别缺陷。这是因为短波长敏感锥体(S锥体)的亮度阈值高于其他两类锥体。

$$ F_t = \frac{L_A}{L_A + 0.1} \tag{12.37} $$

在方程 (12.37) 中,\(L_A\) 是适应亮度。当 \(L_A\) 处于典型亮度水平时,\(F_t\) 接近 1.0;当 \(L_A\) 接近 0 时,\(F_t\) 接近 0,使得黄-蓝响应在低亮度下减小。

总体色彩响应 \(M\)

通过黄-蓝响应 \(M_{YB}\) 和红-绿响应 \(M_{RG}\),可以计算总体色彩响应 \(M\)。该计算是通过二者的平方和的平方根得到的,如方程 (12.38) 所示:

$$ M = \left(M_{YB}^2 + M_{RG}^2\right)^{1/2} \tag{12.38} $$

饱和度 \(s\)

饱和度 \(s\) 是通过总体色彩响应 \(M\) 和适应后的锥体信号之和计算得到的。方程 (12.39) 给出了饱和度的定义:

$$ s = \frac{50M}{\rho_a + \gamma_a + \beta_a} \tag{12.39} $$

在这个公式中:

  • \(M\):总体色彩响应,表示色彩的丰富程度。
  • \(\rho_a\)\(\gamma_a\)\(\beta_a\):适应后的锥体信号,表示刺激的亮度。

解释

  1. 黄-蓝响应 \(M_{YB}\)
    通过色彩差异信号 \(C_2\)\(C_3\) 计算,反映了刺激中黄-蓝对立色的强度。

  2. 红-绿响应 \(M_{RG}\)
    通过色彩差异信号 \(C_1\) 计算,反映了刺激中红-绿对立色的强度。

  3. 低亮度三色盲因子 \(F_t\)
    在低亮度水平下,模拟蓝-黄辨别能力的降低。

  4. 总体色彩响应 \(M\)
    将黄-蓝和红-绿响应组合在一起,表示刺激的整体色彩感知。

  5. 饱和度 \(s\)
    饱和度定义为刺激色彩丰富程度相对于其自身亮度的比值。总体色彩响应 \(M\) 近似表示色彩丰富程度,而适应后锥体信号的和近似表示刺激的亮度。

这种计算方法使得 Hunt 模型能够在广泛的亮度水平和不同环境条件下,准确地预测色彩饱和度的感知。


12.7 亮度

为了推导亮度和明度的相关值,需要进一步发展无色响应信号。Hunt 颜色外观模型设计用于在整个亮度范围内工作,因此需要考虑在低亮度水平下起作用的 视杆细胞(rod photoreceptors)的响应。视杆响应会影响无色信号,从而间接影响色度和色彩丰富度的预测。

适应后的视杆信号 \(A_S\)

适应后的视杆响应信号 \(A_S\) 如方程 (12.40) 所示:

$$ A_S = B_S f_n\left[\left(\frac{S}{S_W}\right) F_{LS}\right] + 3.05 - 0.3 \tag{12.40} $$

在方程 (12.40) 中:

  • \(S\):刺激的视杆响应。
  • \(S_W\):参考白的视杆响应。
  • \(f_n\):非线性光感受器响应函数(方程 12.8)。
  • \(F_{LS}\):视杆亮度水平适应因子,由方程 (12.41) 和 (12.42) 给出。
  • \(B_S\):视杆漂白因子,由方程 (12.43) 计算。
  • 3.05:缩放因子。
  • 0.3:视杆的噪声水平。

视杆亮度水平适应因子 \(F_{LS}\)

视杆亮度水平适应因子 \(F_{LS}\) 如下所示:

$$ F_{LS} = 0.2 \left(55L_A^{1/6} + 3800L_A^{4}\right) / (1 + 2.26L_A^{2}) \tag{12.41} $$

其中,\(j(L_A)\) 为:

$$ j(L_A) = \frac{L_A}{L_A + 0.00001} \tag{12.42} $$

视杆漂白因子 \(B_S\)

视杆漂白因子 \(B_S\) 用于在亮度水平增加时减少视杆对整体颜色外观的贡献。其计算公式为:

$$ B_S = \left[0.5 + \left(\frac{0.3 S_W + 5L_A / 2.26}{0.5 + 5L_A / 2.26}\right)\right] \tag{12.43} $$

总体无色信号 \(A\)

有了无色锥体信号 \(A_a\)(方程 12.29)和适应后的视杆信号 \(A_S\)(方程 12.40),可以通过方程 (12.44) 计算总体无色信号 \(A\)

$$ A = \left[(A_a - 1.0)^2 + (A_S - 0.3)^2\right]^{1/2} \tag{12.44} $$

亮度相关值 \(Q\)

亮度相关值 \(Q\) 将总体无色信号 \(A\) 与总体色彩响应 \(M\) 结合起来,以便准确建模 Helmholtz-Kohlrausch 效应。计算公式如下:

$$ Q = \left(A + 0.6M\right) \left(N_1 - N_2\right) \tag{12.45} $$

在方程 (12.45) 中:

  • \(N_1\)\(N_2\):围绕环境的亮度感知因子。

围绕环境亮度感知因子 \(N_1\)\(N_2\)

\(N_1\)\(N_2\) 的计算公式如下:

$$ N_1 = 0.5 + 0.13 \left(\frac{A_W}{N_b}\right) \tag{12.46} $$
$$ N_2 = 0.362 \left(\frac{A_W}{200 N_b}\right) \tag{12.47} $$

在这些方程中:

  • \(A_W\):参考白的无色信号。
  • \(N_b\):亮度环境诱导因子。

白度-黑度 \(Q_{WB}\)

Hunt 模型中还可以计算 白度-黑度\(Q_{WB}\)),这是一种双极值,用于表示黑色物体在适应亮度增加时变得更暗,而白色物体变得更亮(这也是 Stevens 效应 的一种表现)。\(Q_{WB}\) 的计算公式如下:

$$ Q_{WB} = Q - 0.7 Q_b^{0.7} \tag{12.48} $$

解释

  1. 适应后的视杆信号 \(A_S\)
    考虑了在低亮度水平下视杆细胞的响应。

  2. 总体无色信号 \(A\)
    将锥体和视杆信号组合,提供完整的无色响应。

  3. 亮度相关值 \(Q\)
    结合无色和色彩响应来预测亮度感知,包括 Helmholtz-Kohlrausch 效应

  4. 白度-黑度 \(Q_{WB}\)
    表示适应亮度变化如何影响白色和黑色物体的感知。

这些计算步骤使得 Hunt 模型能够在不同亮度水平和视觉条件下精确预测亮度和明度感知。


12.8 明度

在 Hunt 颜色外观模型中,明度是测试刺激亮度相对于参考白亮度的度量。明度的相关值 \(J\) 可以通过方程 (12.49) 进行计算:

$$ J = 100 \left(\frac{Q}{Q_W}\right)^z \tag{12.49} $$

解释

在方程 (12.49) 中:

  • \(J\):明度的相关值。
  • \(Q\):测试刺激的亮度(由方程 12.45 计算)。
  • \(Q_W\):参考白的亮度。
  • \(z\):指数,用于模拟背景相对亮度对明度感知的影响。

这种明度的定义遵循 CIE 的标准,即明度是测试刺激亮度相对于白色亮度的比值。这个比值通过指数 \(z\) 进行调整,以反映背景亮度对明度的影响。

指数 \(z\)

指数 \(z\) 通过方程 (12.50) 计算,它描述了背景相对亮度对感知明度的影响:

$$ z = \left(\frac{1 + Y_b}{Y_W}\right)^{1/2} \tag{12.50} $$

在方程 (12.50) 中:

  • \(Y_b\):背景的相对亮度。
  • \(Y_W\):参考白的相对亮度。

现象解释

  1. 背景亮度的影响
    当背景变亮时,指数 \(z\) 增加。这意味着在亮背景上,暗的测试刺激会显得更暗,这种现象称为 同时明度对比(Simultaneous Lightness Contrast)。

  2. 明度感知
    明度 \(J\) 的计算反映了测试刺激的亮度如何随着背景亮度变化而变化。这种计算方法使得 Hunt 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在不同背景条件下的明度感知。

计算步骤总结

  1. 计算测试刺激亮度 \(Q\)
    使用方程 (12.45) 计算测试刺激的亮度。

  2. 计算参考白亮度 \(Q_W\)
    对参考白进行相同的模型计算,得到 \(Q_W\)

  3. 计算指数 \(z\)
    根据背景相对亮度 \(Y_b\) 和参考白相对亮度 \(Y_W\),使用方程 (12.50) 计算指数 \(z\)

  4. 计算明度 \(J\)
    使用方程 (12.49),通过亮度比值的幂运算得到明度 \(J\)

这种方法确保了 Hunt 模型能够在各种视觉环境下精确地预测明度感知,特别是在背景亮度变化引起的同时明度对比现象中。


12.9 色度

在 Hunt 颜色外观模型中,色度的相关值 \(C_{94}\) 是通过饱和度 \(s\) 和相对亮度(约等于明度)来确定的。这一定义遵循第 4 章中所述的一般定义,即色度可以表示为饱和度乘以明度。色度的精确计算公式如方程 (12.51) 所示:

$$ C_{94} = s \left(\frac{Q}{Q_W}\right) \left[\left(\frac{Y_b}{Y_W}\right)^{0.69} \left(\frac{Q}{Q_W}\right)^{2.44} - 1.64 \left(\frac{Y_b}{Y_W}\right)^{0.29}\right] \tag{12.51} $$

方程 (12.51) 参数说明

  • \(C_{94}\):色度的相关值。
  • \(s\):饱和度,由方程 (12.39) 计算。
  • \(Q\):测试刺激的亮度,由方程 (12.45) 计算。
  • \(Q_W\):参考白的亮度。
  • \(Y_b\):背景的相对亮度。
  • \(Y_W\):参考白的相对亮度。

公式解释

  1. 色度与饱和度的关系
    色度 \(C_{94}\) 是饱和度 \(s\) 与相对亮度 \(Q/Q_W\) 的乘积。这表示色度不仅取决于色彩的纯度,还取决于刺激的亮度。

  2. 背景亮度的影响
    方程 (12.51) 中的 \(\left(\frac{Y_b}{Y_W}\right)^{0.69}\)\(\left(\frac{Y_b}{Y_W}\right)^{0.29}\) 反映了背景亮度对色度的影响。当背景亮度增加时,色度的感知会发生变化。

  3. 相对亮度的非线性效应
    \(\left(\frac{Q}{Q_W}\right)^{2.44}\)\(1.64 \left(\frac{Y_b}{Y_W}\right)^{0.29}\) 是经验确定的非线性项,用于更准确地建模亮度和背景亮度对色度的影响。

经验基础

方程 (12.51) 是基于一系列颜色外观缩放实验的结果导出的(Hunt, 1994;Hunt 和 Luo, 1994)。这些实验验证了色度不仅依赖于饱和度,还受到亮度和背景亮度的显著影响。

计算步骤总结

  1. 计算饱和度 \(s\)
    使用方程 (12.39) 计算测试刺激的饱和度。

  2. 计算亮度 \(Q\)\(Q_W\)
    使用方程 (12.45) 计算测试刺激和参考白的亮度。

  3. 确定背景亮度 \(Y_b\)\(Y_W\)
    确定背景的相对亮度和参考白的相对亮度。

  4. 代入方程 (12.51)
    将以上参数代入方程 (12.51),得到色度 \(C_{94}\)


12.10 彩度

在 Hunt 颜色外观模型中,色彩丰富度的相关值 \(M_{94}\) 是通过色度 \(C_{94}\) 和亮度水平(或者说光度水平)来确定的。色彩丰富度表示颜色的强度和视觉冲击力,受到亮度水平的影响。具体计算方法如方程 (12.52) 所示:

$$ M_{94} = C_{94} F_L^{0.15} \tag{12.52} $$

参数说明

  • \(M_{94}\):色彩丰富度的相关值。
  • \(C_{94}\):色度的相关值,由方程 (12.51) 计算。
  • \(F_L\):亮度水平适应因子,由方程 (12.9) 计算。

解释

  1. 色度 \(C_{94}\)
    色度反映了颜色的纯度和强度,已经考虑了饱和度和相对亮度。

  2. 亮度适应因子 \(F_L\)
    亮度适应因子 \(F_L\) 描述了视觉系统对不同亮度水平的适应行为。将 \(F_L\) 提到 0.15 次方,可以适当调整亮度对色彩丰富度的影响。

  3. 色彩丰富度 \(M_{94}\)
    色彩丰富度 \(M_{94}\) 是色度 \(C_{94}\) 和亮度适应因子 \(F_L^{0.15}\) 的乘积,反映了在不同亮度水平下颜色的感知强度。随着亮度水平的增加,色彩丰富度会相应增加。

经验基础

方程 (12.52) 是通过对视觉缩放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的(Hunt, 1994)。实验结果表明,色彩丰富度不仅依赖于色度,还受到亮度水平的显著影响。

计算步骤总结

  1. 计算色度 \(C_{94}\)
    使用方程 (12.51) 计算色度的相关值。

  2. 计算亮度适应因子 \(F_L\)
    使用方程 (12.9) 计算亮度水平适应因子 \(F_L\)

  3. 代入方程 (12.52)
    \(C_{94}\)\(F_L^{0.15}\) 代入方程 (12.52),得到色彩丰富度 \(M_{94}\)

结论

色彩丰富度 \(M_{94}\) 是一个综合指标,结合了色度和亮度水平,能够准确反映颜色的视觉冲击力。Hunt 模型通过这种方法有效地模拟了在不同亮度水平下颜色外观的变化,为颜色感知提供了全面的预测工具。


12.11 逆向模型

由于 Hunt 颜色外观模型的复杂性,它无法进行解析反转(analytical inversion)。在许多实际应用中,尤其是图像复制领域,需要颜色外观模型能够在正向和逆向两个方向上使用。因此,无法解析反转给 Hunt 模型的应用带来了困难,尤其是在只有明度、色度和色调的情况下,这种困难尤为明显。

Hunt (1995) 提出的解决方法

Hunt (1995) 提出了一些应对这一难题的建议:

  1. 简化模型
  2. 忽略视杆响应
    如果在模型中不考虑视杆响应,可以简化反转过程。视杆响应的引入是导致无法解析反转的原因之一。忽略视杆响应会略微改变模型的预测结果,但在许多应用中,这种差异可以忽略不计。

    • 适用条件:当参考白的亮度高于 10 cd/m² 时,可以使用这种方法。大多数对颜色复制进行精确判断的场景,其亮度水平都高于 10 cd/m²。
  3. 逐次逼近法

  4. 对于无法简化的情况,可以使用逐次逼近法(successive approximation)。
  5. 这种方法通过迭代计算,直到获得与初始外观相关值相匹配的三刺激值。
  6. 例如,可以使用 Newton-Raphson 优化法 进行迭代。

  7. 构建查找表

  8. 对于大数据集(如图像数据),逐次逼近法可能非常耗时。
  9. 可以通过正向和逆向模型来构建三维查找表(lookup tables)。
  10. 一旦生成了查找表,就可以使用插值技术快速转换图像数据。
  11. 缺点:如果需要更改观看条件,需要重新计算查找表,这可能会导致显著的延迟。

模型实现步骤

在实施 Hunt 颜色外观模型时,可以将其分解为以下步骤。这些步骤同样适用于模型的正向和逆向实现:

  1. 获取物理数据并确定其他参数。
  2. 计算锥体激发值 \(\rho\gamma\beta\)
  3. 计算相对锥体激发值
  4. 计算亮度水平适应因子 \(F_L\)
  5. 计算色彩适应因子 \(F_\rho\)\(F_\gamma\)\(F_\beta\)
  6. 计算 Helson-Judd 效应参数 \(r_D\)\(g_D\)\(b_D\)
  7. 计算适应后的锥体信号 \(\rho_a\)\(\gamma_a\)\(\beta_a\)
  8. 计算无色信号 \(A_a\) 和色彩差异信号 \(C_1\)\(C_2\)\(C_3\)
  9. 计算色调角度 \(h_s\)
  10. 计算色调四分值 \(H\)
  11. 计算色调组成 \(HC\)
  12. 计算偏心因子 \(e_s\)
  13. 计算低亮度三色盲因子 \(F_t\)
  14. 计算色彩响应 \(M\) 和饱和度 \(s\)
  15. 计算视杆亮度适应因子 \(F_{LS}\)
  16. 计算视杆响应 \(A_S\)
  17. 计算完整的无色响应 \(A\)
  18. 计算亮度 \(Q\)
  19. 计算明度 \(J\)
  20. 计算色度 \(C_{94}\)
  21. 计算色彩丰富度 \(M_{94}\)
  22. 计算白度-黑度 \(Q_{WB}\)

提高计算效率的技术

  1. 预计算常数
  2. 在预计算步骤中,首先计算所有与特定观看条件相关的常数,例如适应因子和参考白的相关值。
  3. 这些预计算的数据可以在后续的计算中重复使用,而无需每次重新计算。

  4. 减少冗余计算

  5. 在某些方程(如无色响应 \(A\) 的方程 12.44)中,包含了对常数的操作。可以将这些常数的操作合并为一个单一数值。
  6. 例如,表达式 \(-1 - 0.3 + (12 + 0.32)^{1/2}\) 可以简化为 1.044

结论

Hunt 颜色外观模型是传统颜色外观模型中最复杂的一个。通过合理的简化和优化技术,例如忽略视杆响应、使用逐次逼近法或构建查找表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其反向计算的困难。这些技术有助于提高模型的计算效率,特别是在处理大量图像数据时。


12.12 预测的视觉现象

正如前述,Hunt 颜色外观模型是目前最全面、最完整的颜色外观模型。它具有以下特性:

  1. 适用多种背景和环境
    该模型能够预测在不同背景和环境下刺激的外观,其适用的亮度范围从人类视觉的绝对阈值视锥漂白的高亮度水平。

  2. 适用于相关和非相关刺激
    Hunt 模型可用于相关色刺激非相关色刺激。关于模型如何应用于非相关色的详细说明,见 Hunt (1991b)。

  3. 预测多种颜色外观现象
    Hunt 模型可以预测一系列颜色外观现象,包括:

  4. Bezold–Brücke 色调偏移
  5. Abney 效应
  6. Helmholtz–Kohlrausch 效应
  7. Hunt 效应
  8. 同时对比
  9. Helson–Judd 效应
  10. Stevens 效应
  11. Bartleson–Breneman 观察结果

  12. 光和色彩适应的影响
    该模型能够预测光适应和色彩适应引起的颜色外观变化,包括认知消除照明影响(discounting-the-illuminant)。

  13. 视杆细胞的贡献
    Hunt 模型独特地将视杆细胞的贡献纳入考虑,能够模拟在低亮度水平下的颜色感知。

复杂性与应用

尽管 Hunt 模型可以预测广泛的颜色外观现象,但这也带来了较高的复杂性。视觉系统本身非常复杂,因此对模型复杂性的接受无需道歉。然而,这种复杂性可能会使模型在某些应用中难以使用。

示例计算

表 12.3 给出了使用 Hunt 颜色外观模型对四个样本进行的示例计算。这些计算假设临近场背景都是无色的(与光源色度相同),亮度因子为 20%,参考白也与光源色度相同,亮度因子为 100%。视杆输入使用本章描述的近似方程进行计算,Helson–Judd 参数均设为 0.0。

表 12.3:Hunt 颜色外观模型示例计算结果

量值 Case 1 Case 2 Case 3 Case 4
X 19.01 57.06 3.53 19.01
Y 20.00 43.06 6.56 20.00
Z 21.78 31.96 2.14 21.78
XW 95.05 95.05 109.85 109.85
YW 100.00 100.00 100.00 100.00
ZW 108.88 108.88 35.58 35.58
LA 318.31 31.83 318.31 31.83
Nc 1.0 1.0 1.0 1.0
Nb 75 75 75 75
Discounting Y Y Y Y
\(h_s\) 269.3 18.6 178.3 262.8
H 317.2 398.8 222.2 313.4
HC 83B 17R 99R 1B 78G 22B 87B 13R
s 0.03 153.36 245.40 209.29
Q 31.92 31.22 18.90 22.15
J 42.12 66.76 19.56 40.27
C94 0.16 63.89 74.58 73.84
M94 0.16 58.28 76.33 67.3

结论

  • 广泛的预测能力:Hunt 模型能够预测多种颜色外观现象,使其成为颜色科学和视觉研究的重要工具。
  • 复杂性权衡:尽管模型复杂,但可以通过预计算和简化方法提高效率。
  • 适用场景:在亮度水平高于 10 cd/m² 的大多数实际应用中,Hunt 模型可以提供准确的颜色外观预测。

这种全面性使得 Hunt 模型在图像复制、颜色校正和视觉感知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。


12.13 为什么不要仅使用 Hunt 模型?

尽管 Hunt 颜色外观模型 看起来几乎可以满足任何颜色外观预测的需求,但它并没有被采纳为所有应用的唯一标准颜色外观模型。这主要是因为 Hunt 模型的全面性带来了极高的复杂性

Hunt 模型的优势

  • 极高的灵活性
    Hunt 模型可以适应多种视觉实验和观看条件,具有很强的灵活性。该模型能够对各种颜色外观现象做出准确预测(如第 15 章将进一步探讨)。

  • 广泛的预测能力
    Hunt 模型可以预测从低亮度阈值到视锥漂白等各种视觉现象。它能够处理相关和非相关色刺激,并考虑了视杆细胞的贡献。

Hunt 模型的局限性

  • 复杂性高
    Hunt 模型的全面性带来了实现和应用上的极大困难。在实际应用中,模型的复杂性使其难以实施,甚至有时完全无法操作。

  • 参数选择困难
    Hunt 模型的灵活性需要根据具体的视觉数据来调整参数。在获得视觉数据之前,很难确定合适的参数值。
    在某些情况下,需要对参数进行优化而不仅仅是选择。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来优化参数,模型性能可能非常差。

  • 默认参数的局限
    如果只能使用推荐的默认参数,Hunt 模型在某些应用中的表现可能不如简单模型。因为默认参数并非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进行优化,预测结果可能出现偏差。

  • 无法轻松反转
    Hunt 模型不能被解析反转(analytical inversion),这使得它在需要正向和逆向转换的应用中难以使用。
    尽管可以使用逐次逼近法(如 Newton-Raphson 优化法),但这种方法在处理大数据集时非常耗时。

  • 计算量大
    Hunt 模型的计算开销非常高,难以快速处理大量数据,例如图像处理中的每个像素点。
    需要预计算和查找表等技术来提高效率,但这些方法仍然存在局限性。

  • 需要专业知识
    使用 Hunt 模型需要用户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,才能正确地设置参数和理解结果。
    对于缺乏颜色科学背景的用户来说,模型的学习和使用难度较大。

  • 负三刺激值问题
    Hunt 模型中用于预测由于环境亮度变化引起的对比变化的加性偏移函数,可能会导致预测的对应颜色出现负三刺激值。这种情况在某些特定的环境变化下会出现,影响了模型的适用性。

结论

Hunt 颜色外观模型在灵活性和预测能力方面表现出色,但由于其复杂性、计算成本高和参数依赖性强,使得它在许多实际应用中不够实用。除非可以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,否则在某些应用中,简单的颜色外观模型可能比 Hunt 模型更有效。

因此,在选择颜色外观模型时,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可用资源来权衡复杂性与实用性。对于需要高精度预测且有足够资源的场景,Hunt 模型是一个强大的工具;而对于实时应用或大数据处理,简单模型可能是更好的选择。